本报综合报道 12月27日,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(以下简称“新能源车险”)迎来上线一周年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一年间,新能源车险保费涨、投保难等话题从未间断。从险企一端出发,新能源车险面临着定价难、赔付成本高等挑战。在走向做大做强的路上,新能源车险还面临定价难等诸多难题,行业需持续探索和优化。
那么,新能源车险周年画像是什么?摘掉价贵、高赔付等标签还需几时?
涨价、高赔付等关键词刻出周年画像
2021年12月27日,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(试行)》正式上线,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共用同一车险条款成为过去。新能源车险上线一年间,打通了连接新能源汽车与消费者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为不少新能源车主必备的保险保障。
不过,在上线的一年时间里,关于新能源车险保费上涨、投保难等话题从未间断。“自家新能源车没出过险,保费竟然涨上千元。”“出险三次,差点投保无门,只有一家肯承保,但保费破万。”.......不难发现,新能源车险定价之高远超部分消费者预期。
对于承保险企而言,也可谓是“有苦难言”。新能源车险这项全新业务,至今仍面临定价难、定损难等“绊脚石”。业内人士指出,我国新能源车保险服务及定价系统处于起步阶段,风控模型技术亟待完善发展,定价手段相对滞后,远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的需求。与此同时,保险公司缺乏理赔定损方面的懂行人才。一旦发生事故,对其进行理赔定损就比较麻烦。
高赔付率也成为新能源车险健康发展的一大阻碍。随着新能源车险市场变得异常激烈,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显著,中小保险公司入局成本高。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,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平均接近85%,行业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。
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表示,由于新能源车在成本结构、风险特征、费率厘定相较传统燃油车存在明显差异,“三电”占比很高,导致部分保险公司承保意愿并不强烈。
预计全年保费同比翻番
公开数据显示,除2020年受承保车辆数增速放缓影响外,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增速均在40%以上。2021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达350亿元,同比增长56%。
中再产险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周俊华分析道:“这与我国新能源车销售火爆密不可分。预计2023年车险市场会延续2022年的稳步增长态势,同时,新能源车险的增速将更快,占比更高,重要程度进一步增强。
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,到2030年,东吴证券预计,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5309亿元,约占车险总保费的34.9%;安信证券预计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5131亿元,约占当年车险总保费的36%。
瑞士再保险中国区执行副总裁韩雪表示,当前新能源车险理赔三大特征明显,一是出险率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;二是车损险理赔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;三是维修、定损标准有待完善。因此,险企经营新能源车险还面临诸多挑战。
锦泰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,行业传统燃油车承保利润明显优于新能源车,大部分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上还处于亏损状态,中小险企新能源车险定价难、赔付高的问题普遍存在。一方面,中小险企缺乏数据积累,新能源车险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偏弱;另一方面,由于在维修端竞争不充分,保险公司议价话语权较低,赔付成本压力大。
周俊华表示,新能源专属车险经过一年的运行,“定价难、赔付高”的难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。这主要得益于几方面的努力:一是监管机构积极组织协会、行业主体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度排摸,协调解决定价、赔付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;二是大型险企为应对市场竞争,积极探索自身的车险模型升级;三是主要再保人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,纷纷提出了新能源车保险解决方案。
业内:未来险企拟加大发展力度
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、葛玉翔等认为,未来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有望进一步改善。一是随着新能源车险渗透率的提升,险企定价数据不断积累,因驾驶习惯差异导致的出险率较高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。二是动力电池技术逐渐成熟,平均售价保持下降趋势。车主维修需求持续增加,有效降低维修人员缺口,平抑新能源车维修成本,案均赔款有望下降。
在市场增速高、综合成本率高的“双高”特征下,大型险企最早高度重视并投入新能源车险经营,而目前中小险企也逐渐改变此前的观望态度,计划加大发展力度。
业内人士认为,产生这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,未来车险市场的主要增量来自新能源车险,险企想要在该市场分一杯羹,就必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持续优化经营策略。
作为中小险企的锦泰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其新能源车险约占新增车险业务的9.5%。2023年,其新能源车险的经营策略为:练好内功、积极发展。练好内功主要是在前端提升新能源车险的风险识别与定价能力,在后端着力提升理赔队伍的新能源车险专业服务能力;同时,新能源车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车险的主要增量,因此,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