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 巩悦悦
给中小学生减负,是社会关注的话题。“减负”如何实现?各地有何创新?探索效果如何?记者到青岛、烟台两市进行蹲点采访。
(相关资料图)
除了“写”,作业还有更多可能
青岛太平路小学数学老师刘名萱多年前就意识到,机械性、重复性的课后刷题,非但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,反而会让学习效果打折扣。
“学习的高效率不是靠课后大量刷题,应该是用作业倒逼课堂教学,让作业更有效。”刘名萱认为。
如今谈及作业,六年级小硕说:“老师布置的作业,在学校基本就能写完。即便有时候写不完,回到家20分钟左右也能搞定。”小硕的妈妈苏女士也承认,老师给出的作业挺人性化的,会针对孩子的薄弱点针对性地设计。
原来,作为青岛市作业改革联盟校,青岛太平路小学的作业设计已经施行五年了。学校把作业分为了快作业、慢作业、长周期作业等不同类型。其中,“快作业”一般是指当堂堂清、当日日清的作业。
慢作业则是实践类、发散性,有思维含量的作业。
比如,作为二年级数学老师,刘名萱带领学生开展了“数学小讲师”活动,讲数学题就是留给学生的作业之一——可以讲课本的题,可以讲喜欢的思维题,可以讲数学故事,甚至可以讲自己的数学日记,“这个活动贯穿了孩子的小学生涯,对他们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有很大促进,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非常喜欢。”
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样有趣的作业设计不仅存在于数学学科,还体现在语文及其他学科上。
在青岛松岭路小学,语文教师宋祥玉在讲解完《燕子》这篇课文之后,给学生布置了“想想该怎样给小动物做一张明信片”的作业,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,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。
姜一铭是青岛松岭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,她告诉记者:“如果是周一和周三,我可以在学校的托管时间写作业,一般在校内就可以完成。剩下三天要上社团,回到家40分钟以内也能写完所有作业。”
田科是青岛六十五中负责人,在他看来,要减少学生过重的课业和校外辅导负担,而减少的这一部分给学生释放出了更多时间和活力,因此要提高对老师的要求。
“首先要求老师提高45分钟课堂质量,让更多学生从中掌握更多知识。”田科认为,学科作业也要相应地减少,减出来的时间要用积极向上的有益东西填充,“于是我们要求学科作业总量控制在90分钟之内,另外还会给学生布置些学科类或生活技能类的拓展作业。”
田科举了个例子,拿生活技能类拓展作业来说,青岛六十五中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掌握一个简单的菜肴制作,“我们的毕业生如果有一天离开了父母,到其他城市去求学工作,不能只会点外卖,不能只会下方便面。”
“我们要求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寒假要学会西红柿炒鸡蛋,暑假要学会青岛的炒蛤蜊,然后逐渐学会做虾,做鱼,炒青菜。”田科认为,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的过程,一方面能融洽亲子关系,另一方面为学生未来享受优质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。
作业负担下去了,成绩反倒上来了
从最开始应付作业,到逐渐喜欢上作业,家住烟台的小乐妈妈见证了儿子的变化。
“以前的作业千篇一律,像语文生字、日积月累、古诗词这类的抄写或默写比较多,孩子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,热情不高。”小乐妈妈注意到,“双减”之后学校增加了基础作业和弹性作业,其中,弹性作业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去选择,参与感和体验感更强了。
如何让孩子们爱上作业?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小学语文老师王丹有过尝试,“比如说《西沙群岛》这一课,课后我们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西沙群岛的资料,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。第二天,我们收到了孩子制作的西沙群岛知识卡片、宣传海报,甚至还有宣传片,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。”
不仅如此,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,王丹还给学生设计了趣味性作业。拿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这篇课文来说,课后作业是“让孩子们当一个小导游”,用导游词给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、亲朋好友介绍,“家长们向我反馈,这比孩子们单纯背课文兴趣要高,收到的学习效果也更好。”
杨攀是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小学的教导主任,据他介绍,学校专门制定“作业管理方案”,成立了作业管理的小组,由校长亲自挂帅。
“以教研组为单位,每周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初步设计一个周的作业,由每个班的班主任整体把控作业量。”杨攀介绍,根据上级要求,一二年级没有课后书面作业,三四年级则要控制在一小时内,要严守这条底线。
据杨攀观察,实行“作业改革”之后,老师更精心备课,更精心于作业的设计,这使得学生能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作业,不仅保证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,还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,上课质量也有了提升。
“学生的成绩并没因作业调整而受影响,相反还有了提升。”王丹分析,有选择地做作业,可以让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有大把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可以发展自己的特长,也可以往更深更高的领域去研究。而对于底子薄弱的孩子,有趣的作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让他们更喜欢学语文,更喜欢写作业,成绩自然也会水涨船高。
在烟台市芝罘区,葡萄山小学教导主任马占进也认为,过去所有孩子要完成的相同作业选择面比较窄,但“双减”以来,学校考虑到更多孩子的实际情况,通过设置分层作业激发孩子们去完成喜欢作业的动力,“作业分层后有必做和选做,孩子因为在校完成了基础性作业,回家以后更多是做动手实践类的特色性作业,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课外知识,眼界也会更加开阔。”
“我们前期做过调查,现在很多孩子8点半到9点之间都可以洗刷上床,进入睡眠时间。”马占进说。
文化课成绩之外,还有更重要的
“从一年级开始,我就一直跟着科技社团参加比赛,和同学合作得更默契了,拿到很多奖项,很有成就感。”青岛太平路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小硕说,他还在无人机社团学会了无人机的飞行,在科技节拍摄下了同学们活动的场面,并用他在PS社团里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剪辑。
小硕的成长,家长苏女士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。
“学校课后服务种类有很多,其中就包括体育、美术、科技等类型。我家孩子对科技类社团尤其感兴趣,从一年级就跟着参加比赛。”在苏女士看来,取得成绩是次要的,主要是让孩子见了世面,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,而且培养出了锲而不舍的精神,这不是出去花钱就能得到的。
与小硕不同,青岛六十五中学七年级学生小姜选择的是体育方面的社团,“我选择的是羽毛球和跳绳社团,感觉这些项目会提升自己学习的专注力。”
小姜妈妈观察,孩子晚8点左右就能完成作业,查缺补漏并预习完第二天课程内容,晚上9点基本就能休息了,“我们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,没给他报培训机构的课。每周六都会带他去跳绳、跑圈,一方面保证孩子的体育运动,另一方面也想留给孩子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。”
早在2021年7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中明确指出,要让“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”。
如何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?山东各地做出了不少探索创新。
在烟台市芝罘区葡萄山小学,面对国家倡导的“双减”,学校一方面要求老师课堂上提质增效,将课后作业设计纳入教研内容中;另一方面开展了大量社团,让孩子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参加各类特长培训,既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,也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各方面提升。
据该校副校长刘敏玲介绍,葡萄山小学有近30个社团,今年还特别引进了泥塑、陶泥、编绳、纸艺等非遗项目,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爱好,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。
无独有偶。在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小学,从高科技的3D、编程,到象棋、围棋,再到排球、击剑,30多个社团供学生们自主选择。在该校教导主任杨攀看来,学校成立的社团和课后服务,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下班比较晚、无法接送孩子的问题,“目前学生的参与率在60%~80%。”
王丹从事一线教学20多年,据她观察,从最初只盯着成绩看,到注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发展,现在家长的心态越来越平和。刘敏玲也发现,家长慢慢意识到了文化课成绩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,那就是孩子的全面发展,“有些家长一开始比较关注孩子的文化课,但当孩子在动手能力、体育锻炼方面得到提升的时候,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,教育观念也就发生了转变。”
“过去几乎所有孩子都报课外辅导班,有的甚至报好几个班,学生聊起来常常说‘周末好累’。但‘双减’之后,校外学科类培训全被叫停,校内又增加了这么多社团供孩子选择,孩子轻松了,家长也松了一口气。”在刘敏玲看来,学生负担减下来的背后,是整个教育生态发生了变化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